
近日,花园煤矿机电工区自主研发设的“有斜度沉淀池”,实现了高效、清洁、降本增效的多重目标。这一创新预计每年可回收煤泥约300吨,为企业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洗煤废水中的煤泥回收是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过去,清理沉淀池需要聘请外部挖掘机与箱车配合作业,不仅产生高昂的费用,整个清理过程难度大。机电工区刘永回忆说:“挖掘机一作业,现场泥水四溅,弄得满地都是,又脏、又湿、又滑,清理起来极其困难,大大增加了后续工作量和安全风险。”这道工序成为制约工效提升的痛点。
面对这一难题,花园煤矿机电工区干部职工没有回避,大家围绕如何简化流程、节省成本、改善环境展开热烈讨论。最终,一个巧妙的构想脱颖而出:建造一个有斜坡的沉淀池。通过改变池底结构,使其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废水流入后,煤泥在沉淀过程中会自然滑向池底的低洼区域聚集。当池满需要清理时,矿自有铲车便可直接开至池边,轻松铲出集中堆积的煤泥装车。
新沉淀池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现场告别了泥泞不堪的局面,变得干净整洁,极大降低了卫生清理难度和作业安全风险,工人劳动强度显著减轻。清理工作变得简单快捷,利用自有设备即可完成,作业时间显著缩短,综合成本明显下降,省去每年多次聘请外部挖掘机和箱车的费用,直接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资源回收创造效益:清理出的煤泥纯度更高,易于回收。预计每年可清理回收约300吨煤泥,创收约13.5万元。
这一小改小革,它不仅是技术上的改进,更是管理思维的突破,诠释了“向创新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的深刻内涵,为企业的安全、高效、清洁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张召坡(机电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