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济宁能源龙拱港凭借《内河智慧型集装箱港口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斩获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个月后,其《基于数字孪生系统的内河智慧化港口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再夺内河港口科技创新大赛桂冠。济宁能源集团龙拱港以两项"双料冠军"的亮眼成绩,成为全国内河智慧港口建设的焦点。从传统内河码头到行业科技标杆,龙拱港科技创新故事的背后,是1400多个日夜的"创新长征",是一份以科技重塑内河港口竞争力的时代答卷。
青年攻坚:用技术重构内河港口基因
自2021年9月组建智慧港口建设专班以来,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技术团队便立下"打造全国内河智慧化集装箱示范港"的军令状。他们将创新基因植入港口建设的每个环节:从钢桩深埋的码头地基,到智能设备的毫米级定位;从数字孪生系统的代码架构,到全自动作业流程的算法优化。团队负责人坦言:"创新就像种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
三年间,这支队伍系统攻克内河集装箱码头作业机理,构建"基本理论-技术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平台"全链条创新体系,最终打造出国内首个全场景、全流程、全国产的内河集装箱港口全自动化作业系统,用技术重构了内河港口基因。项目累计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0项,发表论文12篇,制定团体标准1项,技术成果经中国港口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数字革命:定义内河智慧港口新标准
长期以来,内河港口面临着装卸工艺落后、设备智能化水平低、安全环保压力大等难题,制约着行业转型升级。龙拱港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数字孪生""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协同管控"等关键技术领域展开攻关。通过自主研发的"内河智慧型集装箱港口成套技术",成功实现港口作业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设备互联互通率达100%、安全隐患智能识别高效响应。这套系统不仅填补了江北内河智慧港口技术空白,更被专家评价为"开创了内河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新模式"。
龙拱港建立"铁路-港口-航道"多式联运协同平台。16台搭载北斗导航与5G通讯技术的无人驾驶集卡高效运转,通过云端调度系统在港区与铁路作业区间精准穿梭,实现“铁水联运”全流程自动化。这套"会思考"的港口系统,不仅让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多次聚焦报道,更是成为国内和国际同行考察智慧港口的"必访地"。
标杆辐射:从"龙拱样板"到行业变革
龙拱港凭借"技术领先性+产业实效性+模式可复制性"的三维论证,从各项比赛中脱颖而出。如今,走进龙拱港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示范区",无人集卡精准穿梭,自动化岸桥高效装卸,智能闸口无感通行。这座获得"绿色智慧双五星"认证的港口,已接待国内外客人考察超千次,其技术体系得到全国多个内河码头复制推广,带动江北内河港口群整体智能化水平跃升。
站在新起点,龙拱港正将目光投向更远。“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擦亮中国内河港航名片,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数智动能。”龙拱港主要负责人王亚林说道。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龙拱港用1400多个日夜的实践诠释:在内河航运这场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中,唯有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技术创新,方能突破重围、勇立潮头。
文/图丨王天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