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智驭未来・向新而行——打造内河智能航运示范区”交流会在济宁顺利举行。作为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座谈会的平行主题会议,会议聚焦内河航运绿色化与智能化前沿发展,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汇聚产业链、创新链各方力量,推动绿色智能船舶市场化运作、产业化集成、规模化应用,共绘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国船级社科创试验中心院长蔡玉良、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吴卫国等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相关专家教授,中国造船学会、中国船东协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智能航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耿雄飞等国家部委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洋装备产业处处长辛颖等省厅领导,济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宏伟,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颖,济宁市工信局局长屈耀武等市直部门负责人,达飞海运集团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公司总经理陆林等港航物流行业相关企业家,济宁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出席,济宁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崇景主持。
政企学研齐聚,共启绿色智能新航程
近年来,全球造船业正迎来绿色智能转型的“超级周期”,在“双碳”目标引领、国家老旧装备更新政策驱动以及绿色动力技术迭代升级的叠加效应下,船舶产业向“绿”而行、向“智”而进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中国内河水系发达,水运资源得天独厚,内河货运量高居世界首位。然而,长江、淮河、京杭运河等黄金水道,仍有近30万艘以传统柴油动力为主的“老旧小杂”船舶在役,仅京杭运河便承载着近6万艘。尤其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泓清水 永续北上”使命的深化,大运河的水质保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升级,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港航运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济宁市坚定扛牢‘走在前、勇争先’的使命担当,抢抓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机遇,聚焦‘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加快出台推动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公铁水多式联运效率,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七大临港百亿园区,加快打造北方航运中心。”王宏伟在致辞中说。他表示,济宁将以最优的环境、最全的要素保障、最好的服务效能,与大家共享战略机遇,共同打造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的创新策源地与产业新高地,携手共创绿色智能航运发展的美好明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交通图景。内河船舶的‘绿色化’与‘智能化’已从愿景走向现实。作为内河航运的重镇,济宁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将发展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置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国内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引领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蔡玉良表示,中国船级社(CCS)期待与济宁及各界携手,充分发挥标准、技术、服务优势,推进试点示范落地见效,共同打造安全、高效、低碳的内河航运新生态,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张广宇在致辞中表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政策,为引领船舶升级改造,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良好机遇。济宁能源集团将借这次盛会的东风,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机遇,聚焦产业发展“最前沿”,找准数实融合“着力点”,以建设性对话机制促进创新资源聚合,以开放包容的合作格局推动共建产业生态、以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内河船舶修造百亿产业集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内河船舶发展“新范式”,推动济宁建设成为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中心。
向“新”发力,开启绿色变革新征程
近年来,济宁能源集团按照“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抢抓内河航运发展机遇,拉高标杆、对标一流、争创一流,大力建设智慧港航、智慧贸易、智慧工厂,大力发展绿色港口、绿色物流、绿色制造,实现了“港贸船产建融”一体化运营。
与此同时,济宁能源集团大力抢抓内河航运发展契机,全面提升新能源船舶研发制造能力,率先建成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创新内河船舶制造模式,打造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内河标准化船舶系列产品,具备年造新能源船240艘、修船100艘的能力,掀开了内河航运绿色智能转型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此基础上,济宁能源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要求,全力推动内河港口与航道建设,逐步完善铁水联运体系,加快黄河流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推动行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效能,为山东省水运高质量发展贡献“济宁力量”。
前沿智慧激荡,勾勒智能航运新图景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与企业领袖分享了精彩洞见,现场思想火花迸发。新能船业董事长张强聚焦绿色智能化造船的技术落地与应用,率先带来《绿动内河 智驭未来》,展示了济宁能源旗下新能船业的创新工艺、全生命周期服务、最新研发成果与系列主力船型,彰显了其引领内河船舶制造转型升级的核心优势。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林分享了《达飞新能源绿色船舶战略路线》,详细阐述了国际航运巨头达飞集团以绿色航运为目标,推进低碳能源船舶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助力绿色环保发展的全球战略布局、技术路线,为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野和借鉴经验。远程醇氢动力公司总经理丁桂春则深入解读了《醇氢电动船舶动力系统介绍》,介绍了吉利控股产业布局、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甲醇国家能源战略和碳排放相关信息,分享了新能源船舶醇氢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以绿色智能船舶形成‘超级节能环保、本质安全可靠、群体智能协同’的内河航运新格局,能够大幅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输体系支撑。”武汉理工大学船舶邮轮中心主任、博导裴志勇教授作《以绿色智能船舶构筑生态示范航线》主旨演讲,从国家战略与发展需求、绿色智能船舶发展趋势、绿色智能船舶关键技术、生态运输示范线建设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观点。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院士团队刘清教授在《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建设与展望》演讲中,分享了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建设价值、构成与实践,展望了济宁推进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发展蓝图。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院智能航运技术研究中心耿雄飞主任聚焦《内河智能航运发展》,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内河智能航运的发展形势、关键瓶颈及发展路径。
大连海事大学国家领军人才、博导尹勇教授作《智能船岸基数智运控中心建设经验分享》,介绍了岸基中心国内外现状、船级社规范要求,深入探讨了岸基中心研究进展,为岸基中心建设提供了方案。“岸基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理念是高成本计算模块上岸,5G通信技术助力船岸协同管理与调度”,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李鑫压轴出场,带来《绿色智能船舶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系统梳理了绿色船舶发展现状、智能船舶发展现状,介绍了内河绿色智能船舶解决方案。
本次交流会不仅是一场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务实行动。与会专家与行业精英的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为打造内河智能航运示范区明晰技术路径、凝聚广泛共识、注入强劲动力。济宁能源集团将以此次交流会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各方伙伴的战略合作,加快新能源船舶研发制造、生产应用,全力打造内河智能航运示范区,为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丨马辉 时培立 田春雨 邹磊 图丨臧盛博 张昕泽 冯劲舸 李傲 钱俊希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