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煤矿洗煤厂立足安全生产实际,聚焦设备稳定运行与人员高效协作两大核心,在基础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健全制度体系、科学配置人员等举措,构建起“设备保障有力、劳动组织高效”的管理新格局,为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制度体系,筑牢设备保障“防护网”
设备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洗煤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运河煤矿洗煤厂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构建设备管理体系,让设备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洗煤厂推行设备包机组制,将设备管理责任细化到具体单元。以包机组为单位划分设备管理区域,组内人员全面承担各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检修等工作,形成“人人有责、责有攸归”的管理闭环。同时,严格执行每日设备点检制度,将点检记录置于现场,方便工作人员实时记录设备运行参数。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与分析,管理人员能够精准预判设备潜在问题,变“事后维修”为“事前预防”,从源头上减少设备故障发生。
针对生产中常见的设备问题,洗煤厂建立“异常停机管控”和“不完好设备过程管控”清单,对频发停机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并跟踪落实,确保问题不重复、隐患不残留。在备品备件管理方面,实施“备品备件动态管控”清单,实时监控库存状态,确保关键备件充足供应。同时,通过规划设备统一化、优化配置降低库存量,例如将部分型号的轴承通用化,既减少了轴承库存种类、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备件适配能力,实现了“降本”与“增效”的双赢。
洗煤厂制定规范的设备影响处置流程,设备发生故障后,集控人员第一时间停机并通知维修人员,确保维修力量尽快抵达现场快速处理。每次隐患处理后,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流程,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让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科学配置人员,激活劳动组织“动力源”
科学的人员配置与清晰的职责分工是提升管理效能的核心。洗煤厂结合生产工艺和设备管理需求,优化人员结构,强化协作机制,让人员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洗煤厂依据生产实际精准配置人员,实现专业化管理。从管理到生产、维护、巡检等各个环节,坚持专人专责,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把控。专业化的分工模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让管理效能得到显著增强,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的工作氛围。
在设备故障维修中,洗煤厂加强电工与机修工的专业协作,二者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大幅缩短维修时间。同时,生产班组与维修班组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生产人员在日常操作中及时反馈设备异常情况,维修人员迅速响应处置,形成“生产反馈—维修响应—快速解决”的高效联动链条,有效减少了设备影响停机时间。
管理见成效,生产工作“结硕果”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管理举措,让洗煤厂的基础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各车间全系统累计机电影响呈大幅下降趋势,机电精益管理效果凸显,设备保障能力实现大幅提升。科学的劳动组织模式让各岗位人员协作更加紧密,人员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洗煤厂以基础管理的“稳”,支撑起生产运行的“顺”,用创新管理的“效”,推动企业发展迈向新台阶。下一步,运河煤矿洗煤厂将继续深化基础管理创新,不断探索设备保障与劳动组织的新路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图丨强汶龙(运河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