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井下零星作业监管靠‘人跑断腿’,现在‘智能小i’盯全程;过去设备巡检靠‘经验判断’,如今AI识别秒预警。”金桥煤矿调度指挥中心负责人指着大屏上流转的监控画面介绍。
作为济宁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标杆矿井,该矿以智能AI识别平台为抓手,将5G、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生产,不仅斩获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2024年数字矿山融合发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优秀案例,更在安全防控、效率提升、管理升级上交出亮眼答卷。

针对井下零星作业点多、管控难的痛点,矿井便携可移动“智能小i”视频监控设备成了“关键帮手”。这些集成5G通信与AI分析功能的设备,凭借红外补光、透雾技术,在复杂井下环境实现超高清监控,作业全程可追溯,紧急时还能通过语音灯光引导撤离,运行以来已让零星作业不安全行为降低10%,推动安全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
平台的“火眼金睛”更体现在隐患识别上。“过去靠人眼巡检,皮带跑偏、设备异常等隐患易被忽略;现在AI智能识别哪怕皮带上有细小铁丝都能抓得住。”平台李亚威介绍道,此前井下东翼皮带出现轻微跑偏,传统巡检未察觉,平台却通过轨迹分析模型在萌芽阶段捕捉异常,为处置争取了关键时间。这背后,是平台整合的650余路高清视频信号、20个AI分析模型,全面覆盖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80个应用场景,小到未戴安全帽、大到设备温度异常,均能实时捕捉、自动分类,且24小时无间断运行,准确率稳定超98%,彻底解决“人眼难及、人力难控”问题。

高效响应则靠平台手机APP的“责任工区账号”机制:全矿划分为18个管理网格,每个工区绑定专属账号,AI识别隐患后,含时间、图片、位置的报警信息会即刻推送至责任人手机,避免信息流转“绕弯路”,实现“隐患溯源-任务派发-整改闭环”全流程线上追踪;数据显示,手机APP平台运行后,隐患平均处置时间从“小时级”压减至“分钟级”,管理效率提升超60%。
实打实的成效更藏在安全数据里:截至目前,金桥煤矿“三违”现象显著减少,不安全及不规范作业行为月均下降5.1%,各类安全隐患月均降低10.3%。持续筑牢井下安全防线,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真正迈入“智时代”。
文|周庆亮 宋士伟(金桥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