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集团要闻

集团要闻

融汇四海 能济天下

【会后感悟】关于薪酬分配改革引发的思考

2016-02-02 责任编辑: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2015年度总结表彰大会结束后,薪酬分配改革成了职工热议的话题。为什么进行薪酬分配改革?如何薪酬分配改革?为什么要降工资?怎么给职工做好解释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薪酬分配改革,是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持续疲软,各行各业均处于痛苦的煎熬之中和调整之中,主打基础产业中的煤炭、钢铁、石油、房产概莫能外。煤炭行业97%的企业亏损,70%的煤业拖欠工资半年以上。我们济宁地区的龙头煤企兖矿集团计划3年内裁员1万人,部分权属煤矿职工2016年将实行轮岗、待岗,以降低人工成本。2015年我们济矿集团整体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在整个煤炭行业都处于保生存、保饭碗的困境中,谁还依然沉浸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的高工资、高福利,出力少、挣钱多的惯性思维中。在这种异常严峻的形势之下,谁熬过“寒冬”,没冻死, “撑”过去,“活”下来,就是伟大的胜利。在保“命”的紧要关头,谁再斤斤计较工资的多少,而不去思索与企业“抱团取暖、共御严寒”,无异于“自毁前程、自取灭亡”。

薪酬分配改革,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一个企业可以靠银行贷款谋发展,但绝不可以长久靠借贷发工资。2016年,集团公司为了整体发展需要,已经做出明确规定,不再借给企业款项发工资,这是维护集团整体利益和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张广宇总经理在多个会议、多种场合强调,哪个企业的领导人也不愿意降低职工工资,相反,给职工涨工资、多发奖金福利才是领导人的美好愿望。可在目前的形势下,集团公司多个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保发展、保生存”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了,总不能把集团的“家产卖光了发工资吧?总不能老是靠银行贷款发工资吧?是“发一阵子,还是发一辈子”,相信每名职工心里都有一杆秤,轻重都会自掂量。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工资是靠自己挣的,不是借的、也不是要的。多想点子开源节流、多创效益,按集团公司政策,敞敞亮亮地发工资才高明之举。

薪酬分配改革,是激发企业活力的需要。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集团公司推行工效挂钩政策之前,几乎每个企业都觉得人员紧张,时不时打申请向集团公司要人。工效挂钩政策推行后,企业都觉得人员富余,减人提效成了新常态;推行工效挂钩政策之前,几乎每个区队都觉得人员紧张,经常跑到矿主要领导办公室要人,甚至哀求,不给人誓不罢休。推行工效挂钩政策之后,以前一百六七十个职工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采掘工区,现在一百二三十个职工照常的干嗷嗷的,没影响安全、也没耽误生产;推行工效挂钩政策之前,岗位机台抱怨人员紧张,打不开点、轮不开班,哭着喊着向工区要人。推行工效挂钩政策之后,实行岗位承包、系统承包,4个人的活,2个人干,拿3个人的工资,企业、职工皆大欢喜;推行工效挂钩政策之前,是安排干、强制干,推行工效挂钩政策之后,是自己找活干、抢着干,效率提高了,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无异是“变通求进”的法宝,激发了人的活力,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薪酬分配改革,是倡树公平正义的需要。没改革之前,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反正是“大锅饭”、“你有我有全都有”。甚至有下井工人得意地自诩,我啥活不干,熬个点,赚个出勤,光靠班中餐费、下井费,加上计时工资、矿龄、工龄就三四千工资了,很优哉游哉。改革之后,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苦、脏、累、险岗位多挣钱,没人愿意干的岗位多挣钱,技术技能大拿多挣钱,天经地义,公平合理。你抱怨工资少、想多挣钱,你可以申请去苦、脏、累、险岗位;你想多挣钱,你得有技术凭真本事;你想多挣钱,你得提升劳动效率;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想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是万能的、一蹴而就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都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集团公司内部的薪酬制度改革也一样,不足之处可以健全完善,只要方向对路,促进发展,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霄云煤矿 边恺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