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冷链铁海联动 鲜运通达全球”龙拱港至山东港口农产品出口新通道推介会现场气氛热烈,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代表的一句话引发掌声:“通过整合山东港口的海外布局与龙拱港的内河网络,我们已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这场冷链物流盛会背后,一个更宏大的叙事正在京杭运河畔展开——龙拱港正从内河码头跃升为多式联运的全球节点。
智能升级:运河码头的科技蜕变
在龙拱港作业区,无人集卡载着集装箱精准驶向货轮,北斗导航将定位误差缩小至2厘米,操作员坐在百米外的控制室轻点按钮,5G网络回传的高清画面瞬间完成抓箱放箱作业——可以实现一人同时操控4台自动化轨道吊,人工干预准确率达100%。
这座对标海港建造的内河港口,装备着4台无人化岸桥、7台无人化场桥、16台无人水平运输车,铁路作业区配备3台自动化轨道吊,实现“5G+AI+IDS”常态化智能运行。全流程数据互通推动集装箱作业效率提升80%,铁水中转效率跃升50%以上,映射出龙拱港从散货小港到智慧枢纽的华丽转身。
冷链新通道:大蒜出海的加速度
2025年4月,冷藏集装箱首次从龙拱港发车驶向青岛港,载着“世界蒜都”金乡的大蒜出口。这条每周固定发车的冷链班列,12小时直达黄岛站,通过青岛港将百余条国际航线发往全球。龙拱港堆场配备132个冷藏柜供电位,构建起“装箱—运输—出海”全链条保障。
“铁路运量大、受干扰小的特点,让金乡大蒜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龙拱港业务主管栗友文说道。这条新通道不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更推动鲁西南农产品向“种植+加工+物流+外贸”全链条升级。
联运革命:一单贯通丝路
2025年5月西安推介会上,“一次委托、一单到底、全程可控”的“一单制”模式引发轰动。通过标准化电子运单整合公路、铁路、水运资源,龙拱港彻底破解了传统运输多次倒装、货损率高、信息不透明等痛点,陕鲁线上奔驰的焦炭等大宗商品率先受益,企业综合物流成本直降30%。
龙拱港战略棋局早已铺开,9公里铁路专用线接入全国路网,向西经新兖铁路连接中亚欧洲,向东贯通青岛港辐射日韩。当龙拱港堆场成为鲁西南唯一中欧班列集装箱共享堆场,龙拱港的辐射力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余国,实现全球箱源调配与就近还箱。
运河雄心:千亿港航的生态重构
龙拱港的崛起是济宁港航战略的缩影。2024年,济宁港口吞吐量9666万吨,集装箱43.2万标箱,双双登顶山东内河港口榜首。在济宁规划的“8大港区23个作业区”蓝图中,龙拱港以主城港区核心定位,引领“港、贸、船、产、建、融”全产业链运营,一条贯通物流、制造、能源的产业生态链已然成型。
昔日运河桨声灯影的繁华,如今已化为智能岸桥的机械臂舞。从西安推介会的“一单制”模式到冷链班列的汽笛长鸣,龙拱港用多式联运重绘了千年运河的经济地理。当济宁港航吞吐量高居山东内河首位,当“港产城融合”战略写入山东交通强省规划,这座内河港口的故事印证了德国杜伊斯堡港的启示:内河航运的复兴,不在于循规蹈矩的迭代,而在于以新模式打开新空间。运河奔涌依旧,但通江达海的航道,已在智能升级与全球联动的交响中无限延伸。
文丨王天驰 图丨黄晓旭(龙拱港)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