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国企改革的新征程中,山东正则招标有限公司创新构建“四正+”思政品牌,以“正心、正德、正言、正行”为价值锚点,建立“年度主题迭代”机制,聚焦服务全链条的“小切口”精准发力,通过理念重塑、机制革新、能力升级与实践创新,实现服务品质的系统性跃升,用“小举措”撬动了“大变革”。
“被动走流程”还是“主动创价值”?
这一看似微小的定位差异,成为正则招标服务升级的首个突破口。正则招标以“正心”为引领,在全员中发起“三问三破”大讨论:围绕“问初心”,明确招标服务不只是程序执行,更要为客户创造采购价值;针对“问担当”,破除“多做多错”的保守心态,建立“主动预警、全程护航”的责任链条;聚焦“问本领”,打破单一业务能力局限,规划“政策专家+采购顾问”的复合成长路径。
这场“小切口”的思想革命,彻底改变了员工对服务的认知——从新能船业项目的前期需求调研,到港建工程的采购方案优化,员工主动向前一步的意识显著增强,仅2025年就为客户提出合理化建议10余条,推动服务从“完成任务”向“创造价值”转变。
规矩落在“细”与“精”处:用制度细节筑牢服务公信力
招标服务的生命线在于规范,而规范的落脚点正是一个个细微的流程环节。正则招标以“正德”为准则,从“小处着眼”构建全链条约束体系:在制度层面,细化“三立三强”机制,小到标书编制的字体规范,大到专家评审的回避制度,均明确操作标准;在执行层面,对重点项目推行“联合审查+风险预判”模式,将以往单纯的技术审查,延伸至对供应商资质真实性、投标文件逻辑性的细微核查。
尤其加强多维度数据分析,以前置化思维贯穿采购方式、项目类型等基础维度,延伸年份对比、金额分段等纵向脉络,融合收支结构、节约率等效益标尺,锚定供应商异动、流标根因等风险坐标,构建“数据洞察-问题识别-决策生成”的闭环反应链,推动业务从传统统计模式向主动防控体系战略转型。通过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精准捕捉业务运行特征与潜在风险点,形成“问题发现-机制建立-长效防控”的闭环管理,这种对“细枝末节”的较真,让“阳光招标”从理念变为可感知的实践,客户对服务规范性的满意度提升20%。
专业精于“专”与“融”:靠能力进阶打造服务差异化
在招标服务中,一个精准的政策解读、一个跨界的解决方案,往往能成为打动客户的“关键小事”。正则招标以“正言”为抓手,搭建“三维能力锻造体系”:通过“每周两问”研讨,团队成员围绕招标行业的最新政策、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思想碰撞,提炼出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服务策略;推行“老带新”结对,将标书编制中的易错细节、沟通中的话术技巧等“隐性经验”代代相传;鼓励员工涉猎财务、工程等领域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能力。
行动见于“全程”与“一线”:用细节创新提升服务体验
服务的温度,藏在每一个具体行动的细节里。正则招标以“正行”为导向,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项目全周期的“神经末梢”:推行全周期跟踪服务,从前期的定制化咨询清单,到中期的评审现场即时沟通,再到后期的合同履行进度提醒,形成闭环服务链条;落实“一线工作法”,要求项目经理每月至少2次深入客户企业,面对面记录“痛点清单”,小到投标文件的格式指导,大到采购流程的效率优化,逐一破解。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张网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的创新,顺利完成朱家峁煤矿1304工作面液压支架维修项目开评标工作。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以往专家跨区域评审的交通成本高、时间协调难等“小麻烦”,使评标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30%,同时减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实现“小创新”带来“大效益”。
从思想上的“小转变”到流程上的“小优化”,从能力上的“小提升”到行动上的“小创新”,正则招标以“四正+”为引领,在一个个“小切口”上持续深耕,最终实现服务从“合格”到“优质”、从“同质”到“特色”的蝶变。这种以小见大的变革路径,不仅让服务升级有了清晰抓手,更印证了思政工作融入业务细节的强大生命力。
文/图丨董秀慧(正则招标)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