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独自审阅长达三十页的装卸与仓储协议时,吴天诺坐在工位前,指尖微微发凉。责任边界模糊、违约责任、不可抗力、管辖权约定……每一个词都仿佛是隐藏风险的暗礁。他反复翻阅《民法典合同编》及其司法解释,对照集团公司合规手册,铅笔在纸页边缘密密麻麻写满批注。那一刻他意识到,法学院模拟法庭上的辩论,与真实世界中的一纸契约,重量截然不同。
两个月前,吴天诺从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毕业,加入梁山港,担任法律事务见习专员。吴天诺最初的工作,是协助审核标准化合同模板。作为山东省重要的物流枢纽,梁山港每年都要处理数以千计的运输、仓储与采购类合同,每一份都牵涉重大经济利益与法律责任。“看似只是格式条款,但一个数字、一个词语的偏差,都可能埋下隐患。”带教老师这样说道。
梁山港风控部强调“嵌入式风控”,要求法务人员深入业务一线,了解重大项目谈判。吴天诺参与处理的第一个纠纷是一起工程欠款案。因对方提前向法院申请保全措施,公司10万元资金账户被冻结,融资业务受到严重影响。那段时间,在同事的指导下,他反复核对付款记录和交接单据,从合同中找依据、从法律中寻准绳,不断向老员工请教类似案件的处理经验。这一切让他深刻体会到,风控的价值不仅在于减少损失,更在于维护企业可持续运营的声誉与信任。
如今,吴天诺已具备独立完成常规合同审核、法律咨询及小型诉讼支持等工作的能力,但他仍保持着每日梳理案例、每周撰写风控小结的习惯。他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扉页上,写着一行清晰的字,“严谨为盾,协同为桥,敬畏为灯”。这是梁山港风控文化篆刻在他身上的烙印,也是一个年轻风控人真正的入职第一课。
文/图丨宗彪(梁山港)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