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济宁能源集团冲刺千亿级目标的关键年,集团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为抓手,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港航物流集群发展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目前,济宁能源集团系统性完善人才政策框架,出台《提高人才引进质量暂行办法》,精准拓展“暑期实践营”“校园直通车”“卓越工程师联培”等青年人才渠道;同步实施《高端人才与市场化人员薪酬管理实施办法》,创新设立“高端人才津贴”(A级人才最高3.5万元/月)和“市场调节津贴”,显著提升薪酬竞争力。通过党管人才机制压实责任,将人才工作纳入企业考核,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格局。
针对技能人才缺口,集团公司深化产教融合: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现场工程师班”,订单式培养机电、船舶等领域技能人才110余名,实现“入学即入岗”。去年以来引育高技能人才541人,技能大师工作室增至12家,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6.9%。在科技创新领域,创新推行“科技副总”机制,柔性引进6名高校专家,联合攻关安居煤矿地热利用等10余项技术难题,成功创建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高端平台。
此外,集团公司打破传统用人边界,对顶尖专家采用“项目首席顾问”“兼职技术总监”等柔性合作模式。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成果转化要求,配套“尽职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氛围。2025年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5项成果落地转化,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同时,强化金融链支撑,每年投入超3000万元支持科技人才项目,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下一步,济宁能源集团将升级“青春之城”品牌,扩大高校开放日、管培生计划覆盖范围,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与高校的战略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完善人才公寓、薪酬改革配套,试点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为千亿目标筑牢人才基石。
文/图丨田春雨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