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重点项目,济州粮食产业园以绿色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革新与模式优化,依托自有港贸联动优势,将“前港—中仓—后厂”的空间布局深度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现代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技术革新:从“尘土飞扬”到“生态友好”的蝶变
走进济州粮食产业园作业区,传统黑色抑尘网已被环保抑尘剂透明保护膜取代。这项创新让堆场抑尘作业从“多人多天”变为“1人3小时”完成,节省70%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抑尘材料自然降解零污染。“抑尘剂形成的透气膜,既解决扬尘问题,又避免传统抑尘网二次污染,年减碳排放约800吨。”产业园负责人陈宏介绍。
绿色储粮领域建立恒湿区与防虫专区分区存储系统,结合低温通风和气调技术,使粮食受潮发霉损耗率降低40%,虫害发生率减少50%。装船作业中,自主研发的布袋式除尘装置与皮带机封闭系统形成立体防尘网络,粉尘收集率超95%,每年减少物料损耗超千吨,实现环保与效率双赢。
模式创新:双港联动构建低碳物流体系
济州粮食产业园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两港一园”的布局优势。春江港与济州港712米岸线上的9个2000吨级泊位,通过优化调度实现粮食“船到即卸、卸完即储”,较传统物流减少货物滞留时间30%以上。其中粮食专用泊位配备的智能装船系统,集成激光扫描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单小时货物处理量提升30%,单位能耗降低15%。
依托京杭大运河水运优势,产业园粮食运输成本较公路降低40%,单位货物碳排放减少60%。2024年完成140万吨港口物流中转量,相当于减少2.8万辆次重型货车运输,缓解区域交通压力与尾气污染。陈宏表示:“我们正将双港联动融入‘北粮南运’通道,让绿色成为粮食流通底色。”
效益转化:绿色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绿色创新不仅守护生态,更成为产业园提质增效的“引擎”。2024年产业园总营收突破30亿元,较2023年翻两番;2025年营收目标60亿元,预计2027年达百亿规模。亮眼数据背后,是绿色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化:装船机料斗结构优化后维修成本降50%,皮带机行走轮用高分子材料后磨损量减75%,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使故障率降20%。
随着18.3万吨仓储扩建项目推进,新规划的13栋平房仓、10栋浅圆仓将全面应用光伏照明与智能温控系统,预计年节电120万度。“我们要让每一粒粮食从卸载、存储到加工,全流程浸润绿色基因。”陈宏透露,产业园正规划粮食深加工聚集区,将绿色理念延伸至产业链下游,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绿色粮食产业体系。
从一粒粮食的绿色卸载,到一条产业链的生态协同,再到一片区域的发展共振,济州粮食产业园正以“生态优先、多方共赢”的实践,将绿色创新的种子播撒向更广阔的领域,不仅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效益共生共荣的“新引擎”。
文/图丨单贝(济州粮食产业园)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